趣味能源科學動手做教室
電磁感應發電機
操作影片QR Code如下
   
| 
			 對象  | 
			
			 3-9年級  | 
		
| 
			 材料  | 
			
			 回收光碟片1張、磁鐵3至4只、漆包線(0.1mm)約100公尺至200公尺、漆包線纏繞盤(直徑約3至4公分、厚度約1公分)、LED燈1顆、透明膠帶、刀片或砂紙  | 
		
| 
			 操作 過程  | 
			
			
 例如:NSNS。 
  | 
		
| 
			 主要 概念  | 
			
			 ●自從1831年,法拉第製造了第一部電磁感應發電機,至今已接近200年,它一直是全世界最主要的發電方式。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原理,簡單的說,就是「磁場與線圈的相對運動,會產生電」。 ●利用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原理,紐約的愛迪生電燈公司,1882年開始賣電給59位住在珠珍街的顧客,算來人類使用電力已超過130年了。 ●1905年,新店龜山水力發電廠建造完成,對台北城、艋舺與大稻埕送電,台北成為台灣第一個有電燈的不夜城。 ●目前全球約90%電力,仍然依靠電磁感應原理發電。但由於大部分需要使用化石燃料當作能源,因此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,未來可能逐漸被燃料電池或其他低碳發電方式取代。  | 
		
| 
			 探究 實作  | 
			
			
 些機器的基本原理?請舉出二例說明。  | 
		
| 
			 影片  | 
			
			 手動發電(釹磁鐵),作者:蔡振明,3分鐘 143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3hhm3dHIgk&feature=youtu.be  |